这里,让人想到上甘岭——中国一冶鄂州雷山防疫医院建设纪实发表时间:2020-03-24 16:35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笼罩荆楚大地并波及全国。在此次抗击疫情战斗中,中国一冶胸怀对党和人民的满腔赤诚和忠心,主动伸出肩膀扛起责任、举起双臂托起担当,逆行而上、尽锐出战,全力以赴投入到抗疫医院等各项应急工程建设中。 在湖北鄂州,4000多名一冶将士与时间赛跑、与疫情竞速,争分夺秒、昼夜不停抢建鄂州“小汤山”防疫应急医院,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强力度,调集全部资源,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打响争分夺秒大会战,唱响众志成城大合唱,奏响疫情阻击英雄曲。 雷山医院全景图 火线出征 由于封城,原本只需要1个多小时的路程,经过多方协调和层层查验,专项小组终于在半夜抵达鄂州。“整条高速上,只有我们乘坐的车辆疾驰。一到鄂州西收费站,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同志亲自在高速口迎接,为我们开路。” 当时,中国一冶专项小组成员就隐约意识到“这一仗,不好打”,随即就会同鄂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商议疫病防控医院建设方案,对工程类型、危险分析、应急原则、应急组织和机构、信息联络、医疗废弃物处理应急预案等内容进行了初步部署。 根据鄂州市要求,中国一冶要在鄂州市第三医院(传染病防治医院)老院区基础上改造、新建的防疫应急医院——雷山医院,工程用地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30747平方米,项目分两期建设,共设计386间病房,772个床位,用于收治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 疫情汹涌、工期紧迫、任务艰巨,尽管专项小组成员对这种应急工程的建设难度做了充分的心里预期,但当大家实地踏勘工程红线区域时,呈现在眼前的景象,仍然超出了预想。 雷山医院,一期工程就在原鄂州市传染病医院内,距离当时已经收治病人的病房直线距离不足20米,二期工程则与一期隔路相望。“施工平面条件太差了,红线内很多老旧建筑物要进行拆除,现场基本上找不出一块好地,全部都要重新平整。” 彼时的鄂州,新增病例数量快速攀升,鄂州人民无比需要这座“生命方舟”尽快建成投入使用。按照正常的工期,这种规模的医疗设施至少得干一两年,但留给一冶人的时间,却是按天、按小时计算。 中国一冶湖北公司作为先头部队,于1月27日迅速调集10余台机械设备挺进现场对原有建筑进行拆除,27日24:00,现场施工便道已利用拆除砖渣修筑完成;28日19:00,所有拆除区域完成拆除施工,同步实施断面整平及垫层施工,29日7:30,一期混凝土垫层施工完毕;31日,完成病房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 疫魔无情,说不怕,是假的;说家人不担心,也是假的。但每个人都说,尽快建好防疫医院,是身为工程人此时最能做、也最该做的事情——“早一天、早半天、早一小时、甚至早一分钟把雷山医院建好,都能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一冶速度 同为应急防疫医院,鄂州雷山医院很容易让人与先行开工建设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进行对比。“我们也去支援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表示,从设计、施工等角度,鄂州雷山医院充分吸取了前人经验,对设计进行了优化升级,施工建设要求也更高。同时,全国的资源都在向武汉集中,鄂州没有这种条件,全部要靠中国一冶独立作战。 “非常时期、非常工程、非常困难,非常典型的‘三边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等都是仓促应战,各个环节都要在摸索中前进。”严峻的疫情、紧迫的工期、复杂的专业……有着丰富工程建设经验的一冶人很快在现场意识到,这种应急大会战,打的就是资源、技术、组织储备:人、机、具、材,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错了,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工期难保,必须要投入所有可以投入的资源,不讲条件、不计成本,发动总体战。 但是,在疫情防控和春节假期双重影响下,设计优化、材料招采、组织调度、专业安装、后勤保障、安全防疫等各环节落实难度呈几何数倍增。人、材、物等资源,出不去、进不来,无论平时看着多不起眼的环节,此刻都成了如山般艰难险阻。中国一冶鄂州樊口江滩改造工程项目部立刻依托在当地2年多时间积累的建设资源,迅速组织调集机械设备、施工队伍进场,第一时间将在鄂州的30台吊车、40台挖机悉数调到现场,几乎把整个鄂州的“家底”掏空。工程指挥部要求现场投入的设备“来了就不能走”,即使暂时没有作业条件,也要守在现场随时等候召唤,只许资源等工程,不许工程等资源。 一期工程急先锋、中国一冶湖北公司也把参与过武汉东湖绿道、青山江滩、金桥大道建设的精英团队抽调至此。这些“鲁班奖”级项目管理团队,组成施工现场最基础的管理单元。从一开始,同志们就被告知要摆正位置、下沉重心、冲在最前。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竞速。中国一冶在现场实行“两班倒”,24小时连续作业,没有午休、吃饭时间要错开,基本上每个施工员平均每天的作业时间都在16个小时至18个小时。 2月7日晚,鄂州雷山医院一期工程基本完工;2月8日,一期工程顺利交付,鄂州市住建局与鄂州市卫健委现场签署移交书,交付使用后将由鄂州市三医院负责管理,新增100张床位收治确诊病人,为其提供全面的诊疗服务。 在一线鏖战240小时的一冶人没有时间庆祝,因为大家都知道,工程量约是一期8倍的二期工程,是更大的挑战——“给我们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胜利冲锋 雷山医院虽主体采用板房结构,但其水、电、暖通、排气、装饰装修等专业均需按照正规传染病医院建设要求实施。三分区、两通道,新风系统,电视、空调、WiFi、坐便器、淋浴间等配套设备一应俱全。 设计672张床位二期工程,一直与一期工程处于平行施工状态,“基本上是从零开始,囊括了市政、道路、管网、水电、暖通、装饰装修、给排水等所有专业。” 打硬仗,一定要发挥组织的力量。这里的“组织”,既是名词,也是动词。 “这种工程,绝非凭一己之力就能拿下,必须要调动起中国一冶的全部有生力量和各类资源,集各家之所长。”中国一冶迅速吹响集结号,来自十余家二级单位、总部部门的增援队伍闻令赶到一线,“不管什么职务级别,到了这里就要服从指挥、发挥专长,当好班长、干好施工员,管好三分地、种好责任田”。 最高峰时,现场集结了4000余名精锐力量,如何通过高效组织,让队伍真正发挥作用?指挥部围绕工程难点,从一开始就设置了施工组织、协调联系、技术测量、物资供应、安全保障、后勤交通等工作小组,统筹分工、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同时强调每个人都要拿出战时精神、战时状态,做到用满时间、占满空间、迅速推进,周密部署科学安排施工。保质保量,以最快的速度推进施工进展。 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大会战,6万平方米的工地上,吊车林立、机械穿梭、人潮涌动、夜如白昼。中国一冶主要领导一次次深入现场、靠前指挥,一圈又一圈踏访,千头万绪的各项建设任务,一次又一次梳理协调;参战单位分工分区不分家,哪里遇到了困难,就把最精锐的力量调到哪里,拔“硬钉子”、啃“硬骨头”;各单位领导干部抛下职务,当好带班班长,直至亲手进行施工;很多管理人员连续工作近48小时,“记不清上一次睡个好觉是什么时候”;广大作业人员连日进行重体力劳动,咬牙坚持、拼搏奋战,只为实现共同的目标。 根据一期工程的建设经验,工程指挥部提出在二期工程“读秒”阶段必须要吹三次“冲锋号”——第一次是确保各区域大体完工,第二次做好各专业施工收尾,第三次则是查漏补缺、整体完善。 何为“吹冲锋号”?那就是取消“两班倒”,不分白班夜班,把所有管理、作业力量全部投入一线。工程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自己从事工程管理这么多年来,作出的最为艰难的决定——“是真的心疼这帮兄弟。很多人晚上8点才回住处休息,凌晨就又赶来现场。大家都是普通人,谁不是上有老下有下,真的都是在拿命去拼……” 2月18日凌晨,雷山医院二期建设进入交付倒计时。中国一冶主要领导再次来到雷山一线,与全体参战人员并肩战斗——“准备几双干活的手套,我们要和大家一起冲锋!”连日奋战、不眠不休,所有人生理上、心理上承受的压力都已逼近极限,但工程建设已经到了最关键、最吃劲的时刻,支撑大家的是一种精神。“ 此时此刻,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在一冶的总部、我们的家,也有很多一冶人坚守奋战,星夜抢建方舱医院及社区隔离设施。无论大家今晚干到几点,我们都守在一起、战在一起,我们一起带着胜利回家!” ——“中国一冶是一支流淌着英雄血脉的队伍,一冶人从没有打过败仗!这一次,我们也一定能打赢,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一冶加油!鄂州加油!武汉加油!”之声震天动地。夜已深,寒刺骨,雷山医院二期建设现场依然灯火通明。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英勇冲锋,一步步迈向胜利,踏平太多坎坷,终迎胜利黎明。 英雄之歌 “英雄”,是这段日子里大家听到、看到、想到最多的一个词。 中国一冶拥有一支英雄的职工队伍。他们是平凡的普通人,是父母、是儿女、是爱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但面对无情的疫魔,他们毅然化身伟大的“逆行者”,割舍了太多、付出了太多、牺牲了太多,创造了太多难以用文字承载的动人事迹。 “有人闯过了十几道关卡来到现场,有人带着汤药来到一线,有人瞒着家人参与建设,有人甚至刚遭遇丧亲之痛……没有强制要求,但是他们都来了,我不知道除了英雄,还能用什么词汇去形容这群最可爱的人。” 2月15日,雷山医院建设正值最关键的攻坚期,汹涌的寒潮却不期而至,风、雨、雪交加,气温从最高近20摄氏度,骤降至冰点之下。很多人在现场来不及换上冬衣,顶风冒雪紧急抢修被强风吹落的镀锌风管。随后又是一天一夜的苦战,大家硬是抢回了因恶劣天气延误的工程进度。 2月17日,雨过天晴,胜利在望。被风雪洗涤过的天空格外湛蓝,现场消毒喷雾车驶过,雷山医院上空赫然出现一条巨大的彩虹。很多人都用手机拍下了这惊艳的一幕,配发朋友圈的文字惊人一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2月18日,鄂州雷山医院正式交付,一期、二期共计增加至少772张床位。一冶人脱下冲锋衣、换上隔离服,继续投身工程维保及后续服务工作,把阻击疫情的接力棒,完好地传递到医护人员手中。贵州援鄂医疗队在实地考察医院各项设施情况后表示——“这应该就是鄂州目前最好的传染病医院”。 “我觉得,一冶人身上一直有一种精神。”中国一冶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曾作为项目经理参与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援建任务。 2008年6月初,一冶援建队抵达雅安市汉源县,一到萝卜岗,就是连续几天的暴雨,运输车辆无法上山。700多人的队伍,就采取蚂蚁搬家的形式,一块块门板,一个个窗户,一个个钢架,硬是靠他们的血肉之躯,把千余套活动板房的材料搬上山,并安装完毕。 “在鄂州下大雪的那天,现场一片泥泞,车辆没法进出,我看到我们的年轻同志就是顶着风雪,硬生生抗起一块块冰冷刺骨的墙板、门板、风管……”看着眼前似曾相识的场景,看着浴雪奋战的新一代,指挥长怔在现场,神色有些恍惚,飞雪打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水珠……“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一仗,赢了!” “这些天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段旋律。”在雷山一线,有人说,越来越觉得这片战场像上甘岭,那挥之不去的旋律,就是《我的祖国》。 “你看这歌词写的,多贴切: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是啊,一条大河穿城过,那是从武汉、从家的方向奔涌而来的长江水;吴王孙权的行宫,就矗立在鄂州西山之巅,守望荆楚儿女改天换地的英雄情。是啊,这是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是一冶人生长的地方。 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一支铁军,还会属于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