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故事
新闻详情

永远记得防护服里的心跳声

发表时间:2020-05-18 10:48作者:汪增  姚志强


讲述人:王静

马鞍山十七冶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安徽省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


血压下降,心率下降! 病情突发变化。

“赶快加快去甲肾上腺素的泵入速度,注意呼吸机的参数,要时刻关注ECMO的氧流量……”专家、管床医生语气严厉而不容置疑。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我立即投入抢救。

好不容易把患者血压控制平稳了,心率又加快了。专家又强调:“一定准确用药,注意保持病人各类管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紧接着,我合理安排输液,滴注白蛋白,人工气道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待心率稳定后给予雾化,喂药,肠内营养,口腔护理,管道护理,同时还要每2小时进行血气分析和ACT的化验,给医生及时提供患者病情变化的依据。

王静在危重症病房.jpg

图为王静在危重症病房

    ICU是重症患者的集中地,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患者病情瞬息万变,生死交替更是猝不及防,容不得一丝松懈只要机器一报警,我都会很紧张,马上投入和“死神”的拉锯战,但凡察觉到一丝希望,都必须拼尽全力,把病人一点点往回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奶奶,带着无创呼吸机,需要保持高流量吸氧。那一天,她小便后,我让她伸出手来,往她手上喷了点手快速消毒液,她感激不已地看着我,竖起了大拇指致意,艰难地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转过身去,让她看我防护服背后的名字,她说她有心脏病,不知道能不能闯过这一关,眼神随之黯淡下去。不等她开口,我轻声开导她少说话节省体力,“奶奶,安心养病,会没事的。”她点点头,闭上眼调匀呼吸。是的,危难时刻,人的信心才是治疗的“特效药”,看着她稳定的末梢血氧饱和度,内心有些许安慰。

忙碌复忙碌,未曾想,危险步步逼近,同伴进行呼吸治疗,察觉呼吸机供氧压力在下降,紧接着多台机器同时报警,意识到大事不妙,我们报告总值班危急情况,请求快速解决问题。果然检查后中心供氧装置出故障,但要时间修复,我们很坚定的说,不行,必须启动停氧的应急预案,调运氧气筒过来。我的天呐!人命关天,眼见维系呼吸的氧气就要断供,氧气压力不断下降,病人呼吸越发急促。防护服里心跳声咚咚直响,一想到奶奶还有心脏病,实在不敢想象前方是什么。

心电监护和呼吸机报警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地交织着,每一个声响都是患者身体发出的警告。被死亡的恐惧笼罩着的不止是患者,还有我们,心弦也伴随着患者监护仪器的声响与显示数值的起伏而不断牵动,必须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奶奶,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心急如焚的我努力保持镇定,拉着她的手,不停地鼓励她好好呼吸,以期能稍稍纾解痛苦症状。面对病人眼里的惊恐和不住地呻吟,面对死神已经缓缓举起的镰刀,我别无选择,只有拔刀迎战!而屏幕跳动的曲线告诉我,奶奶也在顽强地抗争着。


时间一秒一秒地走过,每一秒都漫长无比。等啊盼,盼啊等,第一筒氧气运来后,我们立即采用双通道供氧,直到病人末梢氧饱和度一点点在往上窜。“奶奶,你的血氧上升了!”当看到仪器上的数字稳定回升,开心地在奶奶耳旁呼唤着。她也不再烦躁不安,眼里噙着泪花,脸上的青紫消失,呼气渐渐平顺了。我知道奶奶的情况“稳了”,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可以稍稍落下了,之前的千钧重担,此刻都化作了长舒的一口气。

随着后续氧气筒不断运来,我们按轻重缓急合理分配,直到所有病人达到最佳状态,我们的心总算踏实下来了。心神的阀门一经松开,疲惫就如潮水般汹涌袭来,我感觉到后背早已湿透,有点发冷,额头的汗水模糊了护目镜,朦胧一片,但却难掩盈盈喜悦。是啊,我们刚刚从死神手里拽回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护佑了患者平安,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幸福的事情呢?一切煎熬和等待在生命面前都不值一提,一线生机、一丝希望都值得全力以赴。

为了能够重新自由呼吸,此刻的我们和患者同样咬牙坚持着。置身于病毒包围的危险之中,重重防护之下,需要数小时泡在“闷罐”里。放眼治疗室,3辆治疗车满当当压着输液瓶,安抚患者打针,双层手套妨碍操作,护目镜压着近视镜,鼻孔中呼出的热气模糊镜片,扎针的巧手变得笨拙起来。吸氧,安抚,测体温,做雾化,更换输液瓶,我们穿梭病房,奔跑忙碌,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渐渐胸口憋喘、气短心慌,力不从心。护士长感到胸闷,测一下心率,90多次每分钟,他认为有点快,让我也测一下,结果让在场的人吓一跳,118-120次/分,想来是心脏难以承受全身包裹下的缺氧。在病房里,最清晰可闻的就是自己的呼吸和砰砰心跳声。他们叫我马上到走廊尽头的窗子下透透气,但是面对着那么多病人,我不能停下工作,移步走廊深呼吸,平复完心绪后,又赶紧推门进去了。

3.jpg


自大年初三启程,不知不觉间来武汉已经60多天了。我们是守望者,从江城告急到冲破阴霾,从大雪纷飞到樱花盛开,见证了穿越寒冬的武汉重现喧嚣。我们是守护者,我们守护了这座城市,守护武汉人民的健康,以生命护佑生命。从太康首战,再战东西湖,到决战肺科医院,责任上肩,越是艰险越向前,不停地转战于危重症病房。这里虽然离死亡更近,但是离生的希望更近,很多危在旦夕的患者从这里获得了生的希望。我们是守信者,第一批来,最后一批走,疫情不退,我不退,我们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有召必至,有战必胜,有始有终。

王静转战武汉肺科医院ICU.jpg

图为王静转战武汉肺科医院ICU


王静出征签名壮志.jpg

图为王静出征签名壮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