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多铜矿的防疫小课堂发表时间:2020-12-10 10:52作者:蒋蔚 中国恩菲承担设计的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是中国投资、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施工、中国运营的世界级铜矿,是厄瓜多尔第一座大型固体矿山,也是该国最大的露天矿。从2010年参与到项目中,10年来,我几乎每年都要去那里出差,近年来随着项目进程的推进,一年甚至有近一半的时间在那里度过。今年是我在米拉多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春节。 大年三十,国内疫情的严峻形势令人揪心,和家人打电话时,少了他们对我身在异乡的不放心,多了我对他们“戴口罩、常消毒、多通风”的叮咛。而一个月以后,国内疫情的逐步控制、国际疫情形势却日益严峻,厄瓜多尔也启动了严格的应对措施,当地时间3月16日起,厄瓜多尔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一方面,期间公民除购买食品和药品等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不得外出,每晚21时至次日5时实施宵禁;另一方面,禁止所有人经航空、陆路和海路入境;除特殊情况,全国省际交通、国内航班及私人车辆出行暂停。从2月29号第1例确诊新冠病例至今天(4月7日),厄瓜多尔累计确诊病例达到近4000例,死亡191例。我原定于2月初回国的日期也被迫“无限期”推迟了。 米拉多项目于2019年7月18日建成投产铜矿投产后,给当地创造了近3000个就业岗位,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而较大的人员规模,无疑也会增加项目的疫情防控难度。项目在疫情发展的第一时间,就封锁了营地出入口,并严格控制人员流动,并配置专人负责对来访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来访人员信息登记。对于休假的厄籍员工,项目要求其在休假前就到医务室领取行程记录单,记录休假期间行程,尤其是到过的城镇,疫情区域及附近区域的员工延长休假,暂缓上班。对于正常休假回来工作的员工,上交行程记录单,建立个人健康卡,并测量体温,进行为期健康跟踪。2月中旬,我在现场的工作任务还要继续,除了去现场处理施工过程的问题,还要将抗击疫情的任务也提上日程。我加入到项目的“防疫小组”,投身到米拉多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和中国恩菲本部密切沟通,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形成了指导性方案。 图为蒋蔚与厄瓜多尔工程师讨论工程方案 图为米拉多项目现场采用分餐制,一人一桌,保持距离 图为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鸟瞰图 伴随国内防控经验的持续增加,结合中国防空疫情措施,现场防疫小组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防疫政策,把国内的《新冠肺炎健康教育手册》翻译成西班牙语,组织当地员工学习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预防等知识,针对防控过程中国的关键问题组织解答——这是我们米拉多特色的防疫小课堂!也正是这重要的小课堂,使员工从对疫情一无所知、被动防疫,慢慢地开始深入思考,甚至触类旁通。有一次,我和一名工人一起洗手,他骄傲地向我展示着“课程”中讲过的“七部洗手法”——那时候,厄瓜多尔的疫情还不严重,现在回想起来,非常庆幸我们先于疫情蔓延就通过“防疫知识小课堂”给大家“打牢”了疫情防控的“基础知识”。 进入3月,疫情逐步引起了当地的重视,矿区周边的城镇也陆续出现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现场的防控管控工作也越发严格。业主单位、各施工单位组织人员成立了“疫情防控互助小组”,将现场人员分组管理,组内互相监督,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增加营地消毒的频次,中西餐厅分开就餐不允许混餐,餐厅内戴口罩打饭,并且一人一桌等措施。3月19日现场生产停产检修,部分的基建工程仍在继续施工,我每天除了正常上班和去现场施工结合外,还要上网搜集相关当地疫情情况进行梳理汇报,然后与中国恩菲本部相关人员汇报情况,以便国内更好地了解现场情况和联系当地使馆报备工作,因为疫情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工人思乡情绪,项目上产生了一些恐慌情绪,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滞留者”又开展了新一轮的工作:我们不仅分享防疫知识,也分享国内抗疫成果和治愈案例,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中国各地日益减少的数据也让当地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严防死守”的重要意义。 安第斯山脉纵贯厄瓜多尔南北,众多巍峨雪山耸立其间,当地印加部落悠闲的生活,仿佛“世外桃源”。如今,工业化的进程推动现代化的脚步,我作为建设者,倍感荣耀且全情投入。如今,能够为项目疫情防控贡献一点力量,是我的责任,做好自我保护、不给国家和企业“添乱”,也是我的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