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故事
新闻详情

再难,也要给“洒的哥”戴上口罩

发表时间:2020-12-10 11:10


概述:

徐子齐,男,1996年10月出生,是科威特大学城科技学院项目部安全团队核心骨干,也是整个项目部大家庭中年纪最小的成员。

徐子奇和青年员工向国内邮递口罩.jpg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来电显示是项目部的印度籍安全工程师。"Xu, we get trouble now.Kuwait just comfired its first case of coronavirus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原本忙碌的办公室一下子变得格外安静。其实,我早就做好了科威特也会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心理准备,只是没想到会在科威特国庆节前一天到来。

2月24日,对科威特而言,是首次发现疫情的日子,当时刚好赶上了科威特国庆节,科威特政府立马紧张起来,采取了一些措施。项目部首先找监理、业主沟通防疫工作部署,出入量体温、上下班戴口罩、办公场所消毒、安装消毒液、办理入门证、封闭施工……我们复制国内经验严阵以待哪知道,监理总监和业主代表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认为我们有些小题大做,过度紧张,并开玩笑地说:“不要担心,疫情还离我们很远。”业主、监理对疫情走向的判断相当乐观,防疫工作部署会就这样不了了之。除中方员工外,现场还有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埃及、菲律兵等国的外籍工人,且居住零散,对疫情的危害几无认知,重视程度不够,这无疑给项目部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巨大隐患。


项目外籍员工自制防疫标语.jpg

图为项目外籍员工自制防疫标语


中国十七冶集团中东分公司员工在科威特采购了口罩等防护物资寄往国内,为国内项目复工做准备.jpg

图为徐子奇指导防疫专员对现场通行车辆死角的消毒


徐子奇指导防疫专员对现场通行车辆死角的消毒.jpg

图为徐子奇指导防疫专员对现场通行车辆死角的消毒


科威特大学城项目开展防疫安全教育.jpg

图为科威特大学城项目开展防疫安全教育


科威特大学城项目防疫专员在仓储办公室入口做入场检查.jpg

图为科威特大学城项目防疫专员在仓储办公室入口做入场检查


科威特6.5环道路项目为外籍员工发放口罩.jpg

图为科威特6.5环道路项目为外籍员工发放口罩





项目部领导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务之急,必须要让洒的哥戴上口罩。“洒的哥”是科威特当地对“朋友”的亲切称呼,患难时刻,老外不能见外,要说服各国人员与我们一道防疫,就要与他们斗智斗勇。国内的有效抗疫有目共睹,安全守护的第一道关就是口罩。感染者的一个咳嗽,会导致肺部液体,以约35米/秒的速度,喷溅3到8米,而口罩可以有效遮挡含有病毒的飞沫喷出,抵挡含有病毒飞沫的吸入。疫情面前,没有谁是局外人,可是要让“洒的哥”戴上口罩,并不容易。在他们固有的思维里,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自己体质很好,无需佩戴口罩。如何让外籍员工老老实实戴好口罩,着实让大家感到头疼。

“是不是他们还不了解防疫的重要性?”我们决定先从内部统一战线,加强防疫宣传等方面入手,继而不断影响周围的人,我们坚信随着疫情的发展,业主、监理会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防疫工作小组首先把科政府卫生部发布的英阿双语防疫指南,贴在了所有现场与办公场所醒目的位置,在工作群里频频转发关于疫情的科普视频,让疫情信息充斥四周,扎根心底。24日当天,我们就给所有的外籍员工分发口罩。

“埃及籍劳工是防疫知识最薄弱的群体,他们仗着身强体壮,把新冠病毒当大号感冒,丝毫不怕自己被感染”,安全环保部副部长李金龙和同事大倒苦水。或许是文化习俗让我们和外籍员工之间产生认知鸿沟,但我们能做的就是无比耐心的一遍又一遍提醒。李金龙嘴上不住地抱怨外籍员工的不理解、不配合,可行动上却一点也不含糊,现场很多人都被他拉来,面对面谈心。“Take the mask at least for your family”已经成为他防疫时期的口头禅。

疫情第二日,2月25日那天,中方员工都率先戴起了口罩,积极营造浓厚紧张的防疫氛围,当天上午外籍人员戴口罩的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奋力的劝告引导取得初步成效。

事实证明,水滴石穿并非一日之功,我们高兴地还是太早了。到了下午,大家一下子就都不戴了。一番询问后得知,原来戴口罩呼气气体窜到了眼镜上,眼睛老是看不清,模糊,还有就是细长的绷带把耳朵勒的生疼。收到反馈后,防疫小组立马上网百度找戴口罩的技巧,还真找到了解决以上个问题的方法。我们按照网上的妙招,亲自示范如何正确舒适地佩戴口罩,一经推荐,广受欢迎,两个难题顺利迎刃而解,随即大家都又戴了起来。

工地上戴口罩的身影渐渐多了起来,可还是远远不够,离不折不扣地执行还有距离。昨天的演示教育,外籍员工满口应允,但我们还是有些不放心。“口罩上面的金属细条一定要压着它贴合你的鼻梁,要不然口罩防护效果会减弱”虽然佩戴了口罩,但是他们有些人并未真正在意,中途脱下者有之,露出口鼻者有之。就在我刚准备要通知工长如何让工人正确佩戴口罩时,不远处的项目入口,大批准备进入现场的人排着长队,还是有人紧挨着,甚至有些老外依旧我行我素,不戴口罩,存在极大隐患。

“光是口头教育显然是不足的,咱们还是要实实在在的刚性约束。”同事的一句话提醒防疫工作小组,“对呀,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安全,做的不到位可进行处罚,做的好要予以奖励。”项目部要求所有领取口罩的员工展开全员内部监督,主动向防疫小组举报内部未戴口罩人员,给予5KD的丰厚奖励,对违反员工采取约谈、思想教育和进行处罚等方式。针对“顽固分子”,我们选择对症下药,采取“一票否决制”2月27日起,所有进入施工现场、办公区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对未佩戴口罩人员严禁进入。不带口罩不让进场,不能干活就没有收入,洒的哥们再也不“傲娇”了。

当地合作分包商一开始也是思想认识过于松弛,多半是在应付了事。随着确诊病例的不断上升和科当地媒体的宣传力度,慢慢的,他们就意识到市场的防护物资紧张了,感觉情况不乐观,主动找我们咨询防疫物资购买途径。我们把长期合作的单位联系方式和地址都推荐给了他们,同时做好了内部防疫物资储备工作,陆续的有监理、业主的员工开始私下找防疫小组要口罩了。形势日蹙,我们了解到市场防疫物资比较紧缺,外籍员工大多没有购买口罩的途径,当即决定从此处撕开口子,故意一次就给2个,而且每次都告诉他们很难再买到了,希望引起他们的重视。果然,效果立竿见影,他们下班后,去大药房买口罩和消毒液,都买不到了,于是就向上级反应业主代表和监理总监找到防疫小组,商讨防疫事宜,之前被搁置一旁的防控建议,如今都被他们悉数采纳,并吃惊我们是从哪里想到这些防疫办法的,他们不知道,在中国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身在海外的儿女就在与祖国一道在打上半场抗疫赛,紧随国内抗疫步伐,时刻做好防范准备,所以我们下半场才能打得更有力度,更有把握。


分享到: